
摘要: 一向以温和务实著称的韩国总统李在明,竟在APEC峰会前夕向特朗普提出一个大胆请求,为“对付中朝潜艇”,韩国需要核动力潜艇的燃料。 这一举动背后,究竟是防御需求,还是战略赌注?
当地时间10月29日,韩国庆州会谈的开幕词中,李在明直接向特朗普提出:“韩国并非寻求核武器潜艇,但柴电潜艇续航不足,难以追踪中国和朝鲜的潜艇。 ”他请求美国提供核燃料,并强调韩国可凭自身技术建造常规武装的核动力潜艇,“减轻美军负担”。
这一请求看似低调,实则暗含深意。与澳大利亚直接获取核潜艇的“AUKUS模式”不同,李在明仅索要核燃料,而非全套技术。 韩媒分析,此举既规避了违反《核不扩散条约》的外交风险,又利用了韩国已有的技术储备。
2021年,韩国在庆州设立“文武大王研究所”,专攻小型核反应堆技术,理论上已具备军事化应用基础。 但韩国政府官员坦言:“若用于军事,必须获得美国同意。 ”
特朗普的回应耐人寻味。 他未直接承诺提供燃料,仅表示“理解朝鲜核潜艇威胁”,同意后续磋商。 而韩国国家安保室长魏圣洛随后紧急“降调”,称总统言论“非特指中国”,试图淡化针对性。
韩国对核潜艇的野心并非一时兴起。 其潜艇技术已实现“三级跳”:从1200吨级KSS-I型、1800吨级KSS-II型,到国产化率达76%的3750吨级KSS-III型“岛山安昌浩”号潜艇。 该潜艇配备锂离子电池,水下续航力达1.8万海里,甚至超过日本同级潜艇。
更关键的是,韩国已掌握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。 军方人士透露:“潜艇艇体技术已全部掌握,只需放大尺寸。 反应堆部分,韩国原子力研究院的SMR技术可转化应用。 ” 但核燃料成为最后关卡。 现行《韩美原子能协定》禁止韩国进行铀浓缩和乏燃料处理,除非获美方许可。
李在明此次同步要求修订该协定,希望获得与日本同等的核燃料自主权。 韩外交界人士透露,政府正以“增加国防开支”“分担美军负担”为筹码,换取美国放宽核限制。
李在明在请求中罕见将“中国”与朝鲜并列,引发哗然。韩媒《每日经济》指出,这是韩国首次在武器计划中公开提及朝鲜以外的国家,象征其“愿承担代价加入美国制华战略”。
这种表述与其温和派形象严重不符。 分析认为,李在明意在借地缘矛盾增加特朗普的同意概率。 特朗普政府一贯主张盟友分担防务压力,而“应对中朝潜艇”的理由恰好贴合美国战略需求。 但此举可能破坏中韩关系。李在明上台后曾多次示好中国,打击国内反华游行,却始终将中韩关系与半岛局势捆绑,导致双边关系充满不确定性。
尽管特朗普口头支持“韩美造船与防御合作”,但对核燃料问题避而不谈。 美方顾虑显而易见:一旦对韩放行,可能引爆亚太核军备竞赛。
美国此前通过修订《韩美原子能协定》,已允许韩国在20%丰度以下进行铀浓缩,但明确禁止军事用途。 专家指出,美国虽希望盟友强化防御,但必须以“不扩散”为前提。 韩国若获核燃料,技术上将具备“核武装潜在能力”,类似日本拥有的“3-6个月内实现核武装”的底牌。
此外,澳大利亚核潜艇协议已引发国际批评,美国若对韩再开绿灯,恐进一步冲击全球核不扩散体系。
韩国的核潜艇梦可追溯至2003年,当时秘密计划因曝光而中止。 2017年军方重启研究,2020年国防中期规划明确提出建造4000吨级核潜艇。
而朝鲜核潜艇进展加速了韩国的紧迫感。 特朗普在会谈中承认:“朝鲜正在建造核动力潜艇,韩国需要跟进。 ” 与此同时,日本早已凭借《美日原子能协定》获得核燃料处理权,韩国急于弥补差距,争夺区域技术优势。
网上的股票配资怎么样,炒股开户平台,杠杆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